人人都應學中醫
——中醫藥現代化漫談(九)
文章編碼:AMP-3836-202103-1
投稿郵箱:gapm163@163.com
曹軍
人的身體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生命系統。
最直接最容易了解這個系統運轉情況的人就是他自己。
醫生雖有望聞問切之法以及各種現代檢查手段,但仍然不會比病人自己的感受來的更真切。所以說,一個人最好的醫生就是他自己,前提是他要學習掌握一定的醫學知識。
2000多年前,西方醫學之祖希波克拉底曾說:“患者的本能就是患者的醫生,醫生是幫助本能的?!边@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患者在治療疾病中的主導作用。同樣在家庭中,子女最好的醫生應該是父母,父母最好的醫生應該是子女。為此,父母應該為子女學習掌握必要的醫學知識,子女也應該為父母學習掌握必要的醫學知識。南宋醫學家史崧在《黃帝內經?靈樞》敘中寫道:“是故古人有言曰:為人子而不讀醫書,猶為不孝也?!?掌握基本的醫學知識應該是每個人的必備技能。
作為一種醫學體系,中醫的特點是注重養生,強調“治未病”,它的理論與方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幾乎處處可用。而且,相對于西醫來說,中醫更便于入門和入手,所以說人人都應學中醫。
按照中醫的觀點,致病的外部因素是“六淫”。所謂“六淫”,其實就是人體周圍溫度、濕度和氣壓以及三者的變化。風即是三者變化的形式和結果。風通過破壞人體敏感部位(如皮膚和呼吸道)細胞的適宜環境而使人致病?!饵S帝內經》說“故風者,百病之長也”。風首先作用于皮膚,侵入腠理。這時人的感覺是輕微的,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夫病之始生也,極微極精,必先入結于皮膚?!边@時及時施治也比較容易。只要一個人掌握了基本的中醫藥知識,不必求助醫生,自己就可以為自己或家人解除病痛。
最經典的中醫學習教程就是《黃帝內經》?!吨杏埂氛f:“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知也?!薄饵S帝內經》中講的中醫之道如同《中庸》說的君子之道,它最基本的道理人人可知,人人可用。但是,《黃帝內經》的高深之處,國醫大師也未必能夠全部精通。
要讀懂《黃帝內經》,需要兩個方面的知識儲備,一是古代漢語知識,二是中國古代哲學基礎。
現在有許多《黃帝內經》的版本是翻譯成白話文的,這極大地方便了不熟悉古文的讀者。但古文有微言大義的特點,有時候白話文不足以準確表達古文的意思,因此掌握一定的古文知識仍然是必要的。
中醫藥這門學問,本質上是受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指導的生命科學。對中醫藥影響較大的兩部經典著作是《易經》和《道德經》。“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等古代哲學的概念和范疇是建立中醫藥理論體系的基本元素。所以學習中醫要對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有一定的了解。中國歷史上的名醫大都是飽讀詩書的儒生,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學習古代經典對學習中醫的重要性。
《黃帝內經》讀幾遍之后,如果基本理解了書中要旨,可進而讀其他的中醫典籍,如《傷寒論》、《本草綱目》等,與此同時,還應該選一、二本西醫基礎醫學教材學習,兼收并蓄,有利于加深理解。
掌握了基本理論和方法后,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首先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感受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反思自己的心理狀態和生活習慣是否符合《黃帝內經》提出的健康養生要求,如有不符,要及時調整。其次要觀察家庭成員或身邊友人的健康狀況,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在有把握的情況下,可以給家人和友人提出健康養生建議。
對于非專業醫師的中醫學習者來說,學習中醫的主要目標是能夠為自己和家人制定健康管理方案。這個健康管理方案包括在中國傳統生命哲學思想指導下,運用中醫藥“治未病”和“扶正祛邪”等防病養生理念與方法,對個人的健康影響因素進行自我管理的過程,其宗旨是通過個人努力達到“天人合一”和“形與神俱”,最終實現健康長壽的目標。
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睂τ诖蠖鄶等藖碚f,兼濟天下的機會并不多,但獨善其身應責無旁貸。獨善其身一方面要修養善良的品德,另一方面要保持健康的身體??鬃诱f“父母唯其疾之憂”,為了免除父母對子女患病的擔憂,有孝心的人一定要懂得正確的健康管理方法,并身體力行,力爭做到“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過百歲乃去”。
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中醫藥包括博大精深的醫學體系和經過長期實踐驗證的有效治療方法。讓更多的人享受學習中醫藥、應用中醫藥的益處,不但對自己和家人有益,也是對創建中醫藥寶庫的古代先賢的最好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