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春季養肝的思考
——中醫藥現代化漫談(八)
文章編碼:AMP-3836-202102-8
投稿郵箱:gapm163@163.com
曹軍
當前正值新春。春季養生的重點是養肝。
為什么春季養生的重點是肝呢?周期性是宇宙萬物變化的重要特點。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在時間上也是呈周期性變化的。最明顯的情況是,“五臟”的免疫力隨季節的變化而呈現不同的周期性變化,對應關系是:春-肝、夏-心、長夏-脾、秋-肺、冬-腎?!皷|風生于春,病在肝?!保ㄒ姟饵S帝內經?金匱真言論》)所以,春季養生重在養肝。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span>
春季的三個月是發陳出新,生命萌發的時令。天地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此時,人們應該早睡早起,多在庭院中漫步,讓身體處于放松舒緩的狀態,精神愉快,情志通達。不要濫行殺伐,多施與,少斂奪,多獎勵,少懲罰,這是適應春季時令保養生發之氣的方法。如果違逆了春生之氣,便會損傷肝臟,使提供給夏長之氣的條件不足,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
如何理解《黃帝內經》的養肝方法?這就要涉及到對肝的認識。
肝臟是人體中非常重要的器官,人肝約有25億個肝細胞,每個肝細胞有1000-2000個線粒體。人體攝入的糖、蛋白質、脂肪三大營養素的新陳代謝都在這些線粒體內進行,并可產生人體所需的大量能量。
中國傳統醫學對肝的認識與現代醫學的發現是一致的。
《黃帝內經》說“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保ㄒ姟鹅`樞本神篇》)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肝臟血液供應非常豐富,肝臟的血容量相當于人體總量的14%。成人肝每分鐘血流量有1500-2000mL。肝的血管分為入肝血管和出肝血管兩組。入肝血管包括肝固有動脈和門靜脈,動脈血來自心臟,門靜脈血來自消化系統。出肝血管是肝靜脈系。
肝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當人體在休息或情緒穩定時,機體的需血量減少,大量血液貯藏于肝;當勞動或情緒激動時,機體的需血量增加,肝就排出其所儲藏的血液,以供應機體活動的需要。如肝藏血的功能異常,則會引起血虛或出血的病變。若肝血不足,不能濡養于目,則兩目干澀昏花,或為夜盲。
中醫還有一個觀點是肝主疏泄,泛指肝氣具有疏通、條達、升發、暢泄等綜合生理功能。古人以木氣的沖和條達之象來類比肝的疏泄功能,故在五行中將其歸屬于木。肝的疏泄類似于現代醫學所說的肝的代謝功能。
肝的代謝功能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維生素代謝。多種維生素,如A、B、C、D和K的合成與儲存均與肝臟密切相關。肝臟明顯受損時,可引起繼發性維生素A缺乏而出現夜盲或皮膚干燥綜合癥等。二是激素代謝。肝臟參與激素的滅活。肝功能長期受損時可出現性激素失調并出現相應癥狀。三是肝臟通過神經及體液的作用參與水的代謝過程,抵消腦下垂體后葉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以保持正常的排尿量。肝臟還有調酸堿平衡及礦物質代謝的作用,又是重要的熱能供給器官。
肝還有解毒功能:外來的或體內代謝產生的有毒物質,比如酒精等,均要在肝臟解毒變為無毒的或溶解度大的物質,隨膽汁或尿液排出體外。
在中醫經絡學說中,足厥陰肝經是與肝膽疾病有關的經脈,其中五腧穴大敦、行間、太沖、中封、曲泉、中都位于腳拇指內測、腳背至膝下,長期按摩有疏肝利膽的功效。
綜上所述,春季養肝最好做到以下五點:心態好,營養好,休息好,多鍛煉,勤洗腳。
1、心態好。保持清心寡欲、豁達開朗的良好心態,是保護肝臟氣血沖和、避免因怒傷肝的基本要求,此乃護肝之首。
2、營養好。生命所必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即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水等要按需攝入,使肝臟得到充足的營養及保護。研究表明果寡糖對酒精肝和脂肪肝有防治作用,故可常吃香蕉、小麥、洋蔥、萵苣、菊芋等富含果寡糖的食物。
3、休息好。要有充足睡眠。睡眠是不能用飲食或其他任何保健食品代替的護肝要素。因為人在躺臥入睡后,肝臟的血流量能增加1000~2000mL。人體的各種營養物質主要存在于血液中,所以每天最好保證7~8小時睡眠,使肝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靜養。
4、多鍛煉。主要通過有氧運動增強心肺功能,讓肺有更好的血氧轉化能力,使肝臟得到充分滋養。按五行相克的觀點,肺(金)克肝(木),如果肺生病會直接影響到肝,所以通過鍛煉保持肺的健康對養肝很重要。
5、勤洗腳。最好每晚用溫熱水泡腳,同時按摩大敦等穴位。有條件的情況下,定期請專業足療師按摩,效果會更好。
春季養肝,是夏季養心、長夏養脾、秋季養肺、冬季養腎的基礎,大家應當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