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治好了胡適的糖尿病
——中醫藥現代化漫談(六)
文章編碼:AMP-3836-202102-6
投稿郵箱:gapm163@163.com
曹軍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胡適先生患糖尿病,在協和醫院久治不愈,甚為焦灼。友人建議找中醫看看,胡說:“中醫之學,不根據科學上之系統研究,不足為憑?!庇讶藙竦溃骸拔麽t既已束手無策,與其待斃,何不一試?”于是胡適勉強找中醫陸仲安看病。陸仲安診畢即說:“此易事耳,飲以黃芪湯,不愈唯我是問?!焙m服藥后豁然而愈。后來胡適自己也曾撰文談及此事。(見《中華醫藥學史》)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長期存在高血糖,將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2型糖尿病為成人發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歲之后發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胡適得糖尿病時大約在30多歲,剛當北大教授,同時又定期為《新青年》寫稿。工作壓力大、節奏快,生活無規律,所以很有可能得的是2型糖尿病。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遺傳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顯的遺傳異質性。1型糖尿病有多個DNA位點參與發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點多態性關系最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發現多種明確的基因突變,如胰島素基因、胰島素受體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線粒體基因等。二是環境因素:進食過多,體力活動減少導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環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遺傳易感性的個體容易發病。
陸仲安是民國初年北平名中醫,因好用黃芪,被人稱為“陸黃芪”。
中醫原本沒有糖尿病這個病名,相類似的病名是消渴癥,是指以多飲、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為主要特征的綜合癥狀。主要在肺、胃、腎,基本病機為陰津虧耗,燥熱偏盛。
中醫將消渴癥分為三類:上消(肺熱津傷所致),治法為清熱潤肺,生津止渴;中消(胃熱熾盛所致),治法為清胃瀉火,養陰生津;下消(腎虛精虧所致),治法為滋陰補腎。
黃芪主要成分是皂苷、多糖、黃酮、氨基酸、葉酸及硒、鋅、銅等微量元素。味甘,性溫,歸肺、脾經?,F代科學研究發現其藥理作用有: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強機體免疫力、調節血糖含量、保肝、利尿、抗衰老、抗菌、降壓等。
陸仲安用黃芪治胡適的糖尿病可能著眼于上消和中消。但傳統的針對上消和中消的藥方中并沒有黃芪。陸仲安用黃芪治糖尿病應該是他長期精熟黃芪藥性和中醫醫理基礎上的靈活運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胡適的病好了,證明陸仲安診治有效。
現在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病,我們身邊的糖尿病患者比比皆是,雖不至于有生命危險,但終身服藥或打胰島素也是很大的麻煩,導致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1962年2月,已患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胡適在臺北中央研究院開酒會時心臟病猝發病逝,享年71歲。在此之前,胡適的學術活動和社會活動都及其繁忙,未有再患糖尿病的記錄,說明陸仲安已將胡適的糖尿病根除。
目前西醫治療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使用人工合成的胰島素,最終將導致人體中分泌胰島素β細胞功能徹底喪失,因而必須終身用藥。中醫藥治療糖尿病的方法,是從整體上調節陰陽、虛實、寒熱、燥濕等,保持經絡的正常運行和五臟的正常狀態,這在當代依然是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