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腎與陰陽相交
文章編碼:AMP-3836-202102-4
投稿郵箱:gapm163@163.com
曹軍
(貴州貴安精準醫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顧問)
伏羲氏發現宇宙萬物中最基本的要素是“陰陽”,而且陰與陽的關系是決定萬事萬物發展變化的最主要的決定因素,所以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見《易經?系詞上》)。
陰陽是什么,用現代的哲學語言,應該表述為具有對立統一關系的矛盾。比如老子在《道德經》里提出的有無、難易、長短、高下、前后、美丑、損益、剛柔、強弱、禍福、榮辱、智愚、巧拙、大小、多少、生死、勝敗、攻守、進退、靜躁、重輕等等一系列對立統一的矛盾概念。
周敦頤在《太極圖說》對陰陽的變化形式表述得最為生動:“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毛澤東在《矛盾論》中對矛盾的表述完全符合陰陽的性質:“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 “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賴和相互斗爭,決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動一切事物的發展。沒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皩α⒚娴慕y一和斗爭,是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斗爭的結果,走向自己的反面,建立新的統一,社會就前進了一步?!?/span>
我們都知道所有化學元素都是由帶正電荷的原子(其實是質子)和帶負電荷的電子構成。當代物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迄今為止人類能夠發現的最小的物質夸克和中微子同樣由正負電荷組成。
無處不在的陰陽關系自然很早就引起古代醫家的重視?!饵S帝內經》幾乎篇篇不離陰陽。比較重要的表述有: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度百歲而去?!?nbsp;——《上古天真論篇》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陰陽?!?nbsp;——《生氣通天論篇》
“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言人身之臟腑中陰陽,則臟者為陰,腑者為陽?!?nbsp;——《金匱真言論篇》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nbsp;——《陰陽印象大論》
“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nbsp;——《陰陽印象大論》
“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定其血氣,各守其鄉,血實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nbsp;——《陰陽印象大論》
……
由于無法窮盡陰陽關系的數量,因此《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中說:“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span>
為了刪繁就簡,有效地解決問題,中醫把陰陽與五行結合起來。五行之中火為太陽、金為少陽、土為陰陽平和、木為少陰、水為太陰。顯然,水和火表示陰陽變化中兩個極端的情形。水與火的對立統一決定了陰陽變化的特性。因此,在五行中,水與火是主要矛盾。
五臟之中,心在上焦屬火;腎在下焦,屬水。心中之陽下降至腎,能溫養腎陽, 腎中之陰上升至心,則能涵養心陰。在正常情況下,心火和腎水就是 相互升降、協調,彼此交通,保持動態的平衡,這就是“心腎相交”,表示身心健康的理想境界 ,也稱“水火既濟”。因此,在五臟中,心與腎是主要矛盾。
中醫說的心,主要有兩個功能:其一是主神明,其二是主血脈。說主神明的時候,應該主要是說的大腦。說心主血脈的時候,應該主要是說心血管系統。
中醫說的腎,主要有三個功能:其一是主藏精,應該指生殖系統;其二是主水液代謝,應該指通常所說的腎臟;其三是主納氣。這個功能很重要但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張介賓認為:“肺出氣也,腎納氣也,故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本也?!?nbsp;(見《景岳全書·傳忠錄》)清代林佩琴認為:“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見《類證治裁·卷之二》)
要做到心腎相交,首先要養心,養心之要在于恬淡虛無,心無掛礙。其次要養腎,養腎之要在于納氣護元,節欲藏精。